欢迎来到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2018年2月25日 星期四 晴转多云 温度2-8度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园区概况 > 区位优势 > 经济发展 >

经济贸易

时间:2018-05-12  作者:admin 点击:

经济贸易

伊尔克什坦口岸通商历史较长,历史上曾是南疆地区最大的贸易口岸。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双方国际邮件班车曾在该口岸入出境。1993年经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开始建口岸设施。口岸对应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奥什州,工业比较发达,对两国口
伊尔克什坦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
岸的开放有迫切的要求。在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问中亚国家期间,应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多次要求,经中吉两国政府1997年5月签署的协议,伊尔克什坦口岸已从1997年7月20日起临时开放。
伊尔克什坦口岸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伊尔克什坦口岸地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交界区,口岸经济贸易可辐射西亚、欧洲、中亚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经济贸易的发展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毗邻国家是原苏联的重工业基地,有色金属、木材及畜产品十分丰富,但电子工业、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对食品、日用消费品、轻纺工业产品需求量大。2004年,过货量27.66万吨,货值26751万美元。主要出口货物有纺织品、轻工机械、农产品、陶瓷等等。主要进口货物有农产品、畜产品、废旧金属等。
伊尔克什坦口岸的开放对加强我国同中亚各国的联系,进一步促进我国同中亚各国的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口岸过货情况良好,运转基本正常,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加紧进行。
2011年12月19日,中国最西端的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举行了盛大的迁址仪式。新口岸地址位于乌恰县县城以西3公里,这里的平均海拔比口岸旧址下降了1000多米。
伊尔克什坦口岸于1997年临时开通,2002年5月20日正式全面开通,口岸设计规模为年过货量为30万吨,年客流量为10万人次,是国家一类永久性陆路公路口岸,允许中吉两国及第三国的人员、货物、交通工具通行。
伊尔克什坦口岸原址位于克州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距南疆重镇喀什市约252公里,距阿图什市约260公里,距吉国重要城市奥什市约260公里。而奥什市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3国一个位置适中、经济繁荣、商贸辐射能力强的中心城市,那里公路交通发达,铁路通往各国。
自2002年口岸正式开放以来,到2010年口岸过货总量达300多万吨,贸易额105.9亿美元。2011年预计过货量突破60万吨,贸易额40亿美元,将创历史新高。伊尔克什坦口岸进口货物主要有废旧金属、动植物产品、干鲜水果,出口货物主要有小五金、日用百货、陶瓷制品、服装布匹、机电产品、大型机械设备等。 受自然及地域条件制约,伊尔克什坦口岸原址缺少相对完善的配套实施,在后勤保障、综合服务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伊尔克什坦口岸已连续多年超负荷运转,快速增长的进出口业务与吞吐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口岸面临难以逾越的发展瓶颈,同时由于远离县城,地域限制,无法发挥口岸对当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200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伊尔克什坦口岸下迁工作正式立项。新址确定在乌恰县城以西3公里,距喀什市、阿图什市约110公里,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项目设计年过货量150—200万吨,年客流量为50万人次。
口岸新址建设面积3.5平方公里,实际投资约2.6亿元,主要启动口岸通关区、一部分物流仓储区和部分单位的生活办公区,建设项目有7500平方米的联检大厅和车辆查验通道、4800平方米报关报检综合楼、10公里燃气主管网、10公里主要干道、供排水管网20.6公里及防洪坝等市政基础设施。其中,海关综合办公楼、H986查验设备、运管局、派出所、国检局综合楼已经建成,水、电、路、暖气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已经具备正常办公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及2011年公布的《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30)》,将有10平方公里经济特区位于伊尔克什坦口岸下迁区,按照《意见》的产业布局要求,伊尔克什坦口岸重点发展进出口商品物流仓储集散中心、进出口产品加工区等口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