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的价值与意义
“做投资的人难免会听说过新三板这个概念,有不少人认为,现在已经有了上交所、深交所、为什么还推出了新三板呢?新三板对投资者来说,又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
打破股市不公
连续多年经济增长的中国,股市表现却是“熊冠全球”,监管不利、三公缺失、重融资、轻回报,这些都是造成目前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股市一直原地踏步的原因。
中国股市诞生第一天就担负起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解决资金来源,为国企脱困”,可以说中国股市服务政治范畴大于服务经济范畴。各地因而瓜分发行指标,把许多养不下去的困难企业和能与特权搭上关系的企业包装上市,到中国老百姓的口袋里去直接掏钱,老百姓天量储蓄就这样被“转化”为资本金,流向了这些企业。正是由于对股市定位的偏差和浓烈政治的色彩,才使本应是一个“市场化”为主的证券市场,目前更像是“计划经济”为主的市场。制度上的审批制,政治上的特权制,中国A股的红利使大型国企和有特殊身份背景的企业成为直接受益者,而对中国经济做出大量贡献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资本市场应有的支持和帮助。融资难、融资贵,使中国大量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中小企业受尽煎熬,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
而我国的金融体系的另一方面就是以银行占据主导地位的间接融资体系,社会资金绝大部分都集中在银行体系,由银行配置。这种金融体系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银行方面的金融贷款绝大多数都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其支持力度小的可怜。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阿里、腾讯、新浪等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国内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在A股上市又无路可走,只能远赴海外进行融资,其巨大的成功也回报给了国外的投资者。中国无论是证券市场还是银行方面的金融体系都与这次巨大的创新红利无缘,也与中国的绝大多数投资者无缘,从这一个方面就能看出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巨大弊端。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每年的国务院总理工作报告都会讲到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一路说到现在,一直没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一个横跨30年的命题!
2013年底,国务院终于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推出新三板,打造中国第三大证券交易所,直接将新三板推向全国,面向所有中小民营企业,打出了资本市场改革关键的一张牌,而且是另起炉灶,组建股转公司,由其负责形式审查,而不是由证监会的发审会负责实质审核。
新三板是否承担起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这个历史使命?经过两年的发展,新三板在2015年底达到5129家,定向增发的融资规模1216.17亿元,超过创业板,截止2016年12月新三板挂牌企业已经达到1万多家。
那么,不少投资者会问,尽管新三板对社会有这么大的价值,但是对投资者来说,新三板有何历史机遇和历史意义呢?
新三板的历史机遇和历史意义
① 新三板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原点。
一个国家的富有不是几个首富能影响的,而是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数量决定的。同样国家的企业好坏不是几个主板的大航母企业决定的,而是中小企业发展好坏决定的,而三板是最接近创业板的,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能进入三板的大多数都是好苗子公司,他们敢进入新三板秀出自己的“肌肉”或者是公开自己“三板子五斧子”叫卖自己的股份。是最具投资价值的原点。
② 新三板被寄予厚望,国家培育和发展新三板的政策扶持想象空间巨大,历史机遇不能错过。
大家都知道,91年的上海交易所设立,国家为了培育和发展这个市场,91-95年火爆程度历历在目。现在买新三板的股票就像当年的老八股和认购证一样的投资价值。错过了第三个交易场所的发展时期,就会错过一代人的财富快速增值的历史机遇。就像房地产一样,如果在90年代,你有亲戚在国外发展,他就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告诉你房地产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你会砸锅卖铁进入房地产。而新三板就是美国的纳斯达克,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进程,是谁也改变不了的。